薛宝钗:任是无情也动人
  • 浏览:555 评论:0 人

  • “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
    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。
    罕言寡语,人谓藏愚;
    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”
    这是《红楼梦》里对薛宝钗的一段描述。
    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    在他人眼里,
    她是完美至极、德才兼备的淑女,
    或是圆滑世故的“女曹操”。
    然而令众人共生感慨的是:
    她是闺中良师,是人生指南,
    却不是能让宝玉魂牵梦萦的爱人。
    令人悲悯之处概不详谈,
    也许更值得一说的,
    是她那贤良而又精明的一面。

    即使宝钗从小娇生惯养,
    但她知礼尽孝,
    自父亲过世后,
    母亲便成了她的一切。
    第三十四回说到:
    宝玉挨打后,袭人向宝钗投诉,
    说此事是宝钗兄长薛蟠挑唆的。
    宝钗将兄长之过告知了母亲,
    未料到薛蟠大闹,
    指责妹妹只会护着宝玉。
    这宝钗看到亲兄长如此不明理,
    自是心有怔怒,
    但唯恐母亲为此不安,
    于是第二天一早未梳洗便来探望母亲了。
    “为人子,止于孝”,
    是她一生的恪守理念。
    与其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,
    这实则是她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。
    正如他人的评价所言:
    “事不关己不开口,一问摇头三不知”。

    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
    反误了卿卿性命。”
    聪明过头的王熙凤最终落得惨下场,
    正是在于她为人谈吐两面三刀,
    一言一语无不霸气侧漏。
    宝钗之精明,
    其实不在凤姐之下。
    她懂得把话说得恰到好处,
    一来不让听者心生畏惧,
    二来亦能笼络人心。
    那贾母甚是喜爱宝钗,
    某次要给她做生日,
    便问她爱听什么戏、爱吃什么东西。
    宝钗见问,便腼腆答曰:
    “热闹戏文与甜烂食物甚好。”
    其实,这都是贾母的喜好,
    真可谓一语中的,
    讨得了贾母欢心。
    “我来了这么几年,留神看起来,
    凤丫头凭她怎么巧,
    也巧不过老太太去。”
    这贾母听了甚是乐呵,
    便对她夸奖道:
    “提起姊妹,
    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,
    全不如宝丫头。”
    要么寡言,要么说得巧妙,
    不够聪慧、油滑,
    又怎能在这末世,
    守护着寡母活下去?

    奉养母亲,规劝哥哥,节俭持家,
    她做到了一个大丈夫的担当。
    在这样一个女性被动的时代,
    宝钗的所作所为,
    正是适者生存之道的体现。
    纵使才能志德兼备,
    但她命运就是如此:
    一把“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”的金锁,
    可以说是套住了她的至始至终。
    “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。”
    薛姨妈一句放风话,
    使得她最终和宝玉结缘。
    无奈宝玉不耐世俗,
    婚后不久遁入佛门,
    宝钗也只能独守空闺,抱憾终身。
    宝钗之悲,正应了小说开头那句:
    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”。